订单查询:
货物跟踪:
订单查询:
货物跟踪:
时间 2020-04-03
作者 搜索
阅读 50次
作为商品经济流通核心的物流行业经历了一次 “突击大考”。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发生在春节期间,叠加疫情防控,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复工。从业务端看,春节期间本就是物流业的传统淡季,物流业务量的实际受影响周期短于社会平均水平,特别是国际船运等运输周期较长的板块相对影响较小;从运营端来看,严格的个人防疫措施以及交通管制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企业的交付时效和成本。
受此影响,物流行业2020年的整体盈利水平将受到一定挑战,但预计仍将有50%的企业保持在盈亏线以上。随着全国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物流企业的整体运行将回到正常增长轨道。
可以预见,物流行业仍将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当然迎接春天前,物流企业仍需正面应对此次疫情中所暴露出的短板,查漏补缺,创新转型。
疫情期间,邮政、顺丰和京东等物流企业的亮眼表现,再次引发了大家对“物流行业韧性”的思考。实际上,上述企业的强势表现核心在于其“春节不打烊”的惯例,并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竞争的核心差异。
埃森哲认为,此次疫情集中暴露出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三类问题:人工依赖程度过高、资源管控力度有限、紧急响应能力不足。
人工依赖程度过高
尽管我国物流企业早已开始尝试AI、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新技术,但总体处于探索和小规模应用阶段,大量工作仍依赖人工完成。疫情期间,物流这个千万级的用工市场因春节返乡叠加隔离防控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物流行业各流程环节自动化、数字化程度低
2
资源管控力度有限
为了抢占市场红利、实现快速规模扩张,物流行业涌现出大量轻资产的加盟制和平台型企业,且凭借投入少、增速快,有逐步成为行业主流的趋势,但两者对于实际末端网点和平台运力等资源的控制力仍相对有限。当需要统一步调协同作战时(如集中支援重点区域、有限路权的最大化应用等),既难以协调各方利益,又难以实时监控指挥,无法保障执行力。
加盟制、平台型物流公司对末端网络控制力度弱
3
紧急响应能力不足
当交通运输部针对疫情启动II级应急响应并印发紧急通知,除顺丰于2日后完成应急响应方案,并迅速通过全球供应链资源和货运航班调整为防疫物资运输提供应急支持外,其他物流企业基本都在5日后才纷纷做出正式响应,且大多依靠菜鸟联盟平台组织建立框架和基础条件,自身缺乏系统性的主动响应能力。
冲击和短板的背后,反映的是我国物流行业提高发展质量、提升行业韧性的迫切需求。在未来行业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下,物流企业更应采取有效举措,改变目前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不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不强、物流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整体风险应对能力有限的现状,从人员、运营和模式三个方面为未来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物流企业需加强内功修炼
柔性员工
提升人员效率、优化人员成本一直是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重点,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技术和模式的不断创新,新的柔性员工(Liquid Workforce)模式应运而生:
提升整个供应链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借助自动化设备(如AGV、自动分拣线、AI识别等)完成相对固定和重复、附加价值低、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作环节,重点可关注分拣和库内操作等环节。
提升人员组织的弹性和灵活度,对于非固定且具波动性的用工需求,通过合作、共建、众包、平台共享等方式搭建流动伙伴生态系统(Fluid Partner Ecosystem),形成“本企业固定员工-分支机构员工-外部合作伙伴-社会自由职业者”这样一套由内至外的多层劳动力跨界共享层级体系,支持企业对临时性或突发性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面对疫情期间餐饮和物流领域的员工缺口,盒马于2月3日宣布联合云海肴、青年餐厅等知名餐饮品牌实现员工共享,短短两天就招募了近1,500名员工,有效缓解了人手紧缺问题。
与此类似,京东、苏宁等也纷纷开展跨界人才共享。京东联合达达,共同面向全社会招募超过35,000人,包括仓储员、分拣员、快递员、驾驶员,以及京东7FRESH门店员工等。苏宁“人才共享”计划发出后短短三天,也收到近3,000人报名。
可以预见类似的灵活用工模式将越来越多应用于餐饮、外卖、快递、出行等行业,相关企业应顺应趋势,提升人员计划安排的精准性和统筹管理能力,最大化发挥灵活用工模式的效用。
2
运营管理是物流企业的核心,也是决胜关键。随着企业资产和物流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智慧运营管理有望成为帮助企业“管得住、管得好”的不二法门:
强化全链条各环节的运营管控,一方面应以精细化运营管理规范代替“以罚代管”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系统输出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采集运营数据,强化对运营各环节的监控(尤其是对加盟商和合作伙伴),真正实现“管得住”。
应用智能控制塔统筹规划和决策,通过搭建集中、共享的智能控制塔,提供实时可视、预警、分析和决策,真正实现整个运营管理“看得到-想得到-做得到”。同时基于平台化的端到端运营管理和数据集中共享,生成更为系统性的统筹优化解决方案,赋能运营和响应从孤岛式向集成式优化。
(延伸阅读:《保障供应链,智能控制塔有所为》)
3
开放生态
此次疫情中各类企业的差异性表现证明,物流服务模式越多样、与商流绑定越紧密的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而物流环节单一(仅运输、配送等)、商流资源越稀缺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大。物流企业唯有打造更为丰富的物流服务、构建更稳定的物流生态圈,才能更好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傲立群雄。
拓展物流服务,针对企业端到端供应链服务需求的增长,物流企业一方面应逐步拓展搭建“仓-干-运-配”全环节的物流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加快对整体供应链管理能力等软性服务能力的打造,为客户提供针对不同场景且包含预测、采购、生产、存储和交付的全链条分析和管理的解决方案。
构建物流生态,首先要抓住末端场景爆发式增长契机以及未来城市物流的需求,与零售、商超、生鲜等商业伙伴开展立足于“最后一公里”的多元化生活服务圈打造;其次通过合资、参股、共建、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化与商流的绑定;最后要加强与设备供应商、金融服务机构等的合作,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不断降低资产和资金的使用成本。最终形成完善、紧密的物流生态圈联结,增强企业的系统性抗风险能力。
免疫力是人体抗击疫情的重要“武器”,对物流行业同理。物流企业唯有加强内功修炼,在人员、运营和模式维度积极转型,未雨绸缪,方能在寒冬来袭时沉着应对,在机遇到来时应势有为。
请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根据您的详细情况给予详细报价
危险品
普货
月发货量
月物流费用